当妈太累心理医生管太多,学会放手才能获救
打卡第32届京正·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分享我的养娃育儿笔记!朋友郭玉打来电话,诉说孩子们如何不听话,老公什么都不管。每天她不仅要操持孩子们的各种事情,还得帮老公打理公司的事情。结果母亲节,没有一个人想起,还不停地顶嘴让她生气,老公与孩子的种种行为让郭玉情绪崩溃。为了让她调节情绪,我们约好去绘本馆聊一聊。见面后,郭玉泪眼婆娑地发泄自己心中的各种不满情绪。待她情绪平静之后,我问:“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顶嘴和先生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不管不问,原因都在于你”?郭玉愣神半天后说:“难道我做了这么多,最后变成了我的不是”?后来我们一起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听完郭玉的描述后问道:“准确地说,你之所以累,觉得无人理解,这些都是因为你太‘尽心尽力’造成的。”郭玉和我都同时愣住了。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扰,自己每天精心照顾孩子和家庭,为什么到最后换来的是不理解、不听话,让自己身心疲惫?我希望通过对郭玉面临情况的分析,能够为各位妈妈解答这个问题。妈妈为何当的这么累?每个人回家第一句话是:“妈,我回来了”、“妈我饿了”、“爸,我妈呢”。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产生了依赖,她在我们的生命中无比重要。然而,为何妈妈如此重要,换来的却是身心俱疲?1、全职妈妈把一切奉献给家庭《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中,仅公布的95全职妈妈数据就达到82%,其他年龄段妈妈还尚未计算在内。这项数据的庞大,源自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于女子的影响。在根深蒂固的女子婚后相夫教子的影响中,大部分的女性成为妈妈后,会把自己奉献给孩子、家庭。2、“丧偶式”的教育近几年在妈妈群体中流行一句话:“比丧偶式婚姻更可怕的是丧偶式育儿”。有调查显示,很多双职工的家庭中,爸爸与孩子的互动,仅占妈妈与孩子互动的三分之一。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爸爸的参与仅为10%。如果是全职妈妈家庭,那么爸爸的参与程度更少,像郭玉的先生,和初二的女儿几乎没话可聊。3、没有与孩子划清界限作为妈妈,对于孩子的照顾一部分来源于生命原始的爱,一部分来源于“责任”。正因为此,妈妈们习惯性大包大揽了孩子的一切,从蹒跚学步到豆蔻年华,甚至孩子年龄更长,妈妈都愿意甘之如饴的操劳着孩子的一切。然而,妈妈失去自己的朋友圈、爱好等所筑成的“爱的高墙”,让孩子失去了自由长大的空间,也让自己失去了该有的生活。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付出,得不到孩子的体谅。所以即便身心疲惫,在他们不懂事的年纪,无法换位思考到母亲的各种不易。妈妈应该怎么做相夫教子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但这种美德并不需要女性牺牲一切去获得。所以,妈妈们若不想那么身心疲惫,要做到以下3点!第一、妈妈要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一期的《天天向上》播出内容是关于母亲节,在最后邀请的嘉宾给妈妈颁奖环节,李雪琴给妈妈颁发了“最不操心妈妈奖”。她说:“我与妈妈有一个共识,母女一场,这是我们的缘分,但是我们两个仍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因为母女,就牺牲自己的生活”。我很喜欢她们之间的这种“各自独立个体”的共识,无论我们以怎样的身份存在于世,最该明确的是“我是我”。即便是妈妈,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责任,在履行好责任的同时,别忘了自己该过得精彩人生。第二、和谐的家庭需要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和谐的家庭是爸爸妈妈与孩子共同组成,三方缺一不可。传统的家庭中,男性负责解决家庭经济方面,但这不代表爸爸就该为了生活缺失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研究表明,相比缺少爸爸关爱的孩子,那些爸爸参与陪伴与支持的孩子,长大后社会关系、婚姻状况更加稳定与长久。因此,爸爸在忙碌,妈妈都要调动他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孩子的生活。美国华盛顿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表示:爸爸参与孩子成长最好的状态,就是每天的吃饭、穿衣等生活琐事。只有这样,妈妈才能在家庭生活、育儿教育中变得轻松,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3、尊重孩子的成长,学会放手在郭玉与我聊天的过程中,女儿不停地打来电话,而她选择了不接,并且说道:“都已经初二了,一点都不独立,什么都要来麻烦我”。“这个时候觉得麻烦了,那很多次女儿因为一点小事打电话让你去学校看她,你不是每次都随叫随到吗?”我打趣地问郭玉。郭玉是那种包揽孩子一切的妈妈,初二的女儿每周回家洗澡的衣服她放在手边,还要给洗头发。并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妈妈总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Tips:作为妈妈我们该学会放手,这样自己可以活得轻松,孩子也能获得自由,不是吗?凌晨妈妈来叨叨:对于我们来说,孩子是孩子,但他也是不断成长,不断增加本领的个体。如果你总是以“孩子还小”这样的借口,来帮孩子准备一切,那么他何时能独立,进入社会又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如果不能与孩子划清界限,又怎能要求孩子换位思考妈妈的不容易?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相关链接一:为什么孩子不懂考虑家长感受?这3点会给所有父母一个明确答案相关链接二:8岁幼崽给父母报辅导班,“可爱”行为背后的需求,让妈妈内疚相关链接三:最美女翻译张京走红,羡慕又是别人家的孩子?英语启蒙要从小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zz/13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深圳成为搞钱之都虎嗅APP
- 下一篇文章: 张籽沐成女一号13岁演17岁高中生,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