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泄泻医案1则
小郎中成长记系列3 顾客:老板,麻辣烫、冰淇淋、冰西瓜各来一份!不不不,再加一打冰啤酒! 老板:好呢,客官,本店还有猛辣、变态辣火锅和烧烤,来一点呗! 顾客:好,全搞起罗! 顾客的脾胃:这这这,不阔以吧? 顾客:有啥子不阔以嘛,我是铁胃科波菲尔,莫有问题滴,开心最重要嘛! 脑补以上对话画面,自我反省3秒钟...... 闲话不多说,下边小编开始分享医案了! 医案记录 6月23日初诊 病友XX,男,31岁 主诉:腹泻8年余。 易腹泻,之前每天3次-5次水样腹泻,这次就诊前已服用3个月左右的中药(用药不详),出现水样腹泻次数虽有减少,但依旧大便稀溏,次数多(3-5次不等),精神疲惫无力,不爱动,胃口差,每次饮食后易出现腹痛,想上厕所感,大便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查:肠鸣音亢进,腹部压痛不明显。诉既往有8-10年熬夜史,初中开始喜食冰淇淋及冰饮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双关尺无力。 诊断:慢性肠炎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7 制附片10干姜10桂枝10 细辛3红参10茯苓30 炒白术15木香10砂仁6 肉桂3陈皮6大腹皮10 白芍20厚朴10大枣10 炙甘草6 7月3日复诊 大便较稀,1日3次,但饮食胃口改善,精神疲惫状态好转,饮食后仍会出现腹痛感,但次数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双关尺无力。继续予以前方7付。 7月11日复诊 病史同前,腹痛减轻,大便有时成型,有时稀溏,舌脉如前,脉力增强。于前方加附子薏仁败酱草方加减*7付。 制附片10干姜10桂枝15 细辛3党参15茯苓30 炒苍术20山药30砂仁3 肉桂6陈皮10吴茱萸5 白芍20厚朴10黄芩3 薏苡仁30败酱草10炙甘草6 7月18日复诊 病史同前。腹痛基本消失,大便一般1-2次,第1次成型,但第2次稍稀溏,仍可见少量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晨起或睡前偶有吐痰现象,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诉体重减轻8斤,胃口佳,每餐可食2碗米饭,舌质淡红,苔薄白润,脉弦缓。 诊断:慢性肠炎 处方:前方加减*7 制附片10干姜10细辛3 党参12茯苓30炒苍术20 山药30九香虫3肉桂10 陈皮10吴茱萸3补骨脂10 厚朴10黄芩3薏苡仁30 败酱草10肉豆蔻10乌梅10 花椒6炙甘草6 7月28日复诊 病史同上。大便现已每天1次,腹痛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胃口佳,舌质淡红,苔薄润,脉弦微缓。 诊断:慢性肠炎 处方:前方加减*7 乌梅10肉豆蔻10补骨脂10 败酱草10薏苡仁30黄芩3 陈皮10桂枝10九香虫3 山药30苍术20茯苓30 党参10细辛3炮姜6 制附片10厚朴10黄芪15 当归10黄连2炙甘草6 患者基本情况好转,后期予以桂附理中丸,令久服之1月以巩固疗效,复其形质。 方解 泄泻(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看似病情单一,实则与多脏腑相关。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功能失司。其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又与肝肾密切相关。 历代医家论治泄泻,多重视脾胃在泄泻中的作用,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患者既往喜食冰冷,伤其脾阳,寒湿内蕴,脾阳不足,处于虚寒状态,故证见“大便清稀,神情疲惫,但欲寐”,然久泻无火,进而导致脾肾两伤,故用附子、肉桂、干姜、桂枝、红参、细辛温其脾肾之阳;脾为湿困,则气化遏阻,清浊不分,此时应以运脾胜湿为务,运脾者,燥湿之谓,故予以木香、砂仁、厚朴、大腹皮之品燥运其脾;祛湿则予以茯苓、炒白术等健脾祛湿之品,患者有腹痛予以芍药甘草汤以缓解其腹痛。 三阴递进,故后方加减中加入厥阴经专药吴茱萸、花椒;患者仍有完谷不化,故予九香虫、山药、补骨脂、肉豆蔻加强温补脾肾之功。考虑患者长时间腹泻,仍偶有腹痛现象,《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扶正同时予以薏苡仁、败酱草、黄芩以祛邪。 按语 历代医家对泄泻治法治则均有论述,其中以明代李中梓最为详尽,其《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一曰淡渗。即使湿从小便而去,正如《内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二曰升提。气属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则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三曰清凉。此为湿热为病,暴迫下注,苦寒之剂,清热燥湿,即所谓热者清之。四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随证祛逐勿使稽留。即“通因通用”之法。五曰甘缓。泻利不已,急而下趋,甘能缓中,善禁急速,所谓“急着缓之”。六曰酸收。久泻,气散不收,气失统摄之权,则泄泻难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肃之权,正是“散者收之”。七曰燥脾。此为治泻最常用之法,即所谓运脾、健脾、燥脾是也。八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又属水,真阳寓焉,所谓“寒者温之”。九曰固涩。注泻日久,幽门道滑,虽用温补之剂,不能立刻奏效,这时适量应用固涩之剂,所谓“滑着涩之”。以上九法,灵活变通,取效非常。 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中医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了您的健康,请善待您的脾胃,夏季请减少寒凉冰冷之品的摄入。不然迟早有一天,您的脾胃会对您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注: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医方剂学》及中医古籍,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方剂及用药仅用于文章观点交流,请勿擅自盲目试药 感谢病友(橘子)的审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ry/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