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大医生的文章可以听啦,在专区中你可以解放自己的双眼,放松心情,倾听到最权威的专家给你讲最实用的健康知识。

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贺娟,贺娟教授将告诉我们如何在最难养生的夏季,养护心脑血管。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贺娟教授夏季心脑血管养护法

最难养生的夏季,

心脑血管如何养护?

夏季是一年四季当中最难养生的季节,原因和夏季邪气复杂关系密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贺娟告诉我们,春天以风邪为主,秋天以燥邪为主,冬天以寒邪为主,而夏季的主要邪气有三个。在夏季,人体要面临多方面邪气的侵袭,增加了防病养生的难度。

夏季是一个热盛于外,而阳虚于内的季节。人体体表有热,人体内脏有寒。夏季主要有三种邪气,一为暑邪。

1暑邪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专家提醒,到了夏季,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气阴两虚的情况。

夏季比较危险的群体有低血压患者、三高症患者和老年人。

暑邪容易引发两种疾病,一个是心血管疾病,一个是皮肤疮痈。贺娟院长针对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情况,提供了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针对气短乏力、脉动无力的情况。

生脉饮

人参5克、麦冬5克、五味子5克

把人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还可以反复冲泡,冲泡 可以把这三样吃掉,效果会更好。人参可用党参或西洋参替代,西洋参用量不变,党参加至10克。

高血压患者慎用人参,脾胃虚寒者慎用麦冬。在中医指导下可以酌情调整比例。

夏季也是皮肤、疮痈的高发季节,虽然皮肤疮痈本身并非大病,但如果热毒不能控制,也会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甚至引发肾功能的损伤等。

针对暑邪导致的皮肤疮痈,我们要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比如说苦瓜、苦菜、马齿苋等。

贺娟院长推荐了一个外用的方法:把苦瓜捣碎绞汁,用苦瓜汁抹患处,外用方法还适用于马齿苋,能够清热解毒,预防疮痛或者防止疮痈进一步加重。

把苦瓜捣出汁后,用纱布挤出来,涂抹在患处,不定时一天涂2~3次。苦瓜内服效果会更好,苦瓜适合与没有明显偏颇,或者偏火热比较重的患者的体质。

阳虚体质不适合吃苦瓜

2湿邪

夏季第二大邪气为湿邪,进入盛夏后,雨水逐渐增多,夏季也要预防湿邪对人体的 。湿邪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损伤人的脾胃功能,导致厌食、腹胀、腹泻、身体消瘦。

湿邪伤人,损伤人体脾胃功能,五邪入五脏,湿邪通于脾,所以湿邪最容易伤到人体的脏腑。温阳可以祛湿。臊焦香腥腐为五气,五气也可以入五脏,五气里的香专门入脾,所以中药里边闻起来比较香的那种,都有健脾的作用。

临床中遇到一些不喜欢服用中药的人群,贺老师教他们做一个祛湿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可以健脾祛湿,还可以预防蚊虫叮咬。

肉豆蔻5克:健脾祛湿

砂仁5克:健脾胃、祛湿

佩兰10克:祛湿

藿香10克:健脾胃祛湿,同时发散外在风寒

丁香5克

取两颗肉豆蔻,砸开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兰和藿香;混合装入香囊袋子中。

3寒邪

夏季不但有暑邪、湿邪,还有寒邪。夏天在空调房中工作生活,这是一种外在的寒邪;另外,很多人到了夏季,由于炎热,就喜欢贪凉的饮食,饮食的这种寒邪从口而入,这些都会增加寒邪侵犯人体的概率。

由于夏天炎热,易出汗,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肌表腠理都是开泄的,寒就很容易直接侵入人体。轻者易得阴暑症,即鼻塞,流清鼻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重者,寒从肢体入侵人体,导致肢体关节的病症,如类风湿。

每天一杯姜水,治疗抑郁、胃病、痛经、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

姜能够去腥,解毒,同时还能提味,最重要的是它还有散寒的功能。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季吃姜,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1、生姜偏重于发散外在的风寒,也能祛点内寒。

如风寒感冒,姜与薄荷1:1开水冲服,能治疗夏季感冒。

2、干姜能散能守,既能发散外在风寒,也能祛脾胃的虚寒。

干姜泡姜水有效抑制抑郁,还适用于温补脾胃,脾胃虚寒,四肢冰凉。

3、炮姜偏重于只守不散,只适用于人体内部虚寒,常用于临床治疗。但要注意一点,儿童、孕妇、长疮的人慎食生姜。晚上不宜吃姜或喝姜汤。秋天不宜吃姜。

今天的内容非常多,如果在听的过程中有遗漏或者想详细了解的地方,可以在音频下方的文字版中找到相应内容。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夏季白癜风怎么预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ry/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