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烹饪术语的“炖”,是指把食物原料加入汤水及调味品,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成中小火,长时间烧煮的烹调方法。在健康养生的菜谱中,炖相比于煎、炸、炒、烤等烹饪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炖主要以水为加热介质,温度稳定且不会过高,不会因温度过高损害营养或产生有害物质;在炖煮过程中,食材经过长时间烹饪变得柔软而易消化;炖菜多是连菜带汤汁一起食用,其营养物质充分利用而无损失;炖菜食物品种容易实现多样化,也便于添加各种养生的食材、药材;炖菜烹调时间长,各种调味品、药材可以充分作用,不但食材更加入味,疗效也更好;另外还有研究发现,久炖可以使肉中的胆固醇会大幅下降,有益身体健康。

鉴于“炖”这种烹饪方式的诸多优势,肉类的食物选择炖食是相对而言对身体健康更为有益的。而炖肉中,很多人都会选择添加一些调味料。比如八角、小茴香、桂皮、香叶、陈皮等等,这些调味料事实上也都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炖肉中放的这些调味料。

第一类:温胃暖脾理气。胃喜温恶寒,适当的温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温性的调料不但可以提香,还可以帮助消化。虽然其作为调味品多应用量少,但因其性温,火热毒邪致病时应避免使用。

1.八角茴香,又名大料。八角茴香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单用或与其他香料合用都可以。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其性温,味辛、甘。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效。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单用或与其他香料合用都可以。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有川桂皮和天竺桂皮,功用差别不大。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也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味辛、甘,性温。具有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之效。(参考:肉桂和桂皮是一个东西吗?)。

4.丁香,又名鸡舌香,单用或与其他香料合用都可以。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效。

5.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其不但是优秀的调味品,更是一味良药。单用或与其他香料合用都可以。姜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尤其其可用于解鱼蟹毒,在海鲜类食材的烹饪中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参考:食材小知识:生姜一食材小知识:生姜二)。

第二类:燥湿化痰。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中医又有“脾喜燥而恶湿”。肉类多食则会妨碍脾胃运化而生痰湿。适当的用一些燥湿化痰的调料,不但可以调味,还可以减轻痰湿对身体的影响,帮助食物消化。

1.肉豆蔻,单用香味并不很好,常与其他调味料混用,用于卤煮禽畜菜肴。味辛,性温。功能温中行气,下气消痰,涩肠止泻。

2.砂仁,单用香味并不很好,常与其他调味料混用,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味辛,性温。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还可以理气安胎。

3.花椒,有多个产地,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外观口味略有差异,性质大体相同。味道以辛、麻、香为主。单用或与其他调料合用均宜,可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多种菜肴烹饪。荤素皆宜。花椒在川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且颇受欢迎。味辛性温,功能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参考:食材小知识:花椒)。

4.陈皮,以橘的干燥成熟果皮经过一定的筛选与炮制而来,以广陈皮效果最佳。香味独特,单用或与其他调料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常用于调制复合酱料。其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参考:一两陈皮一两金)。

5.胡椒,有黑白胡椒之分,效果近似,味道略有差异。多用于动物原料的烹饪,汤、菜均宜,在粤菜中用得较广。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味辛性热,功能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对胃寒疼痛、寒湿腹泻效果尤佳,还可解鱼蟹毒(参考:食材小知识:白胡椒)。

第三类:消食这是一个特殊的品类,主要作用并不在于调味。主要介绍的也只有一味,就是山楂。其作为调味品的作用并不明显,少量酸甜的味道放在炖肉里几乎对口味没有什么影响。但作为著名的药食两用的药材,其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淤的作用,是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可以通过促进胃中酶的作用来促进蛋白和脂肪的消化,从而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囤积。炖肉的时候放几粒山楂,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使得肉质更软烂,也可以帮助肉食的消化(参考:都说冰糖葫芦儿酸)。

徐徐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ry/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