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北边,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安阳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几千的人类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诞生的许多独特的当地美食文化。下面小编整理总结了一些有特色的美食,话不多说直接上硬菜。道口烧鸡:道口烧鸡是安阳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鸡,该菜品由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义兴张”世家烧鸡店所制,是我国著名的特产。道口烧鸡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来只烧鸡解解馋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技术差,条件不足,当时的道口烧鸡生意并不好,直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年)一个叫张炳的人,他在道口镇大集街开了个小烧鸡店,因制作不得法,生意萧条,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来访。他这个朋友曾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御厨,身怀绝技。两人对饮畅谈时张炳向他老友求教,那朋友便告诉他一个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张炳如法炮制,做出的鸡果然香。从此,营业兴旺,张炳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后来张炳从选鸡,宰杀炬毛、开剖、撑鸡造型,到细炸、烹煮和火候掌握、用料、用汤等方面,都摸索出了一整套经验,其色、香、味、烂被世人称为“四绝”。食客吃烧鸡时,只需将鸡腿抓起一抖,骨与肉自行分离。从此“道口烧鸡”声名大振,世代相传,广为传颂,历久不衰。道口烧鸡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淡适口、熟烂离骨、肥而不腻,每次路过道口又要买上几只解解馋。三不沾:三不沾名桂花蛋,是安阳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因为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所以人称叫“三不粘”。它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制成的,不仅色泽金黄,蛋嫩沙甜,美味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宜于老人、幼童食用。色泽金黄据传三不沾是清朝乾隆年间,安阳有一个县令家的厨师发明的,因为县令的父亲喜欢吃鸡蛋,可是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县令就让厨师每天蒸鸡蛋羹给自己的父亲吃。时间一长,县令的父亲就吃腻了,食欲越来越差,县令就让厨师变换一下饭菜的做法。厨师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种新的做法。他把鸡蛋黄加水打碎后,再放入白糖,然后倒入锅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临时取名叫桂花蛋,县令的父亲品尝之后,连连夸赞这道菜好吃。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县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厌。不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过安阳,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小吃。安阳县令就让厨师精心炒了一盘桂花蛋,献给乾隆品尝。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十分高兴,他见这道菜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将桂花蛋赐名“三不粘”。这道小吃也就被乾隆帝带回了紫禁城,后来又被一位御膳房老厨子带回了民间。皮渣:皮渣-安阳“三大宝”之一,其色微碧,呈半透明状,触之柔软而有弹性,闻之浓香扑鼻,口感爽滑、筋道。作为安阳三宝之一,皮渣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它主要以粉条为主,加上大葱、大蒜、荤油、精盐、香油、虾皮、红薯淀粉、猪油、姜末等制作而成。在相州皮渣的吃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皮渣扣碗、皮渣烩菜、凉调皮渣等,但是人们最喜欢的当属生煎皮渣,生煎皮渣口感爽滑,外焦里嫩。据传皮渣是古代林虑县任村古镇(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有一户王氏穷困人家,为了招待几个亲朋好友无意中制作出来的,由于主人家里穷,买不起肉,便想着把家里所剩不多的粉条粉皮放在一起做大锅菜招待客人,可粉条已吃完,剩下一堆粉条渣,粉皮也用完,剩下些许粉皮碎渣,主人将两种渣子一齐扔进沸水锅中煮,煮了一会觉得太稀,于是突发异想,干脆再勾上粉芡。勾上芡后,锅里着实变稠了,等倒入盆子晾一段时间后,主人惊异的看到一盆粉皮粉条渣子糗(QIU)在一起,比平常的凉粉硬的多,于是主人便将盆中的粉皮粉条渣切成块,同其它菜类、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做成了常吃的“大碗烩菜”给客人盛了一碗。客人每吃到这种松软食物时,总觉得别有风味,于是便询问这家主人:“你这是啥东西?吃起来还很可口!”主人想了想:这东西是粉皮粉条的渣做的,就随口说道:“这是自家酿制的‘皮渣’,客人来了没啥吃的,请见谅。”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对此赞不绝口,主人尝了后,也觉口味不错,于是皮渣诞生了。后来皮渣作为当地传统的美食,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时才能吃到。血糕:血糕也是安阳三宝之一,作为安阳著名的地方小吃,其主要材料为荞麦面、佐以其它调料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后食用。血糕闻起来清香扑鼻,看起来鲜红明艳,吃起来焦脆有声,齿间蒜香缭绕,回味无穷。血糕是用荞麦面、活血和在一起,佐以其它配料,放到笼里去蒸。蒸好的血糕放凉,切片油炸,然后抹上蒜泥、少许盐、醋、香油调制而成的蒜泥汁,便可食用。在乾隆年间安阳暴雨成灾,庄稼淹没,灾后官府发放大量荞麦种,以解饥荒。荞麦丰收后,人们以荞面为食。当时县城西北洪河屯村一乔姓农民将蒸制的荞面糕用油炸后,拌以蒜汁食用,鲜食味美。因其颜色和血块相似,故称为血糕。于是他迁居城内,以卖血糕为业,生意十分兴隆。由此血糕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喜爱一种美食。作为安阳三宝之一,也是每个去安阳的游客一定要品尝美味。粉浆饭:粉浆饭安阳三宝中的最后一宝,作为安阳市的传统特色小吃,它属于豫菜系,主要是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制,后继厨师精心配料调制,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传统名吃粉浆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流传至今。粉浆饭味酸而香,既开胃,又清热败火,并且有一股独特的酸、香、甜、绵的味道。关于粉浆饭,当地也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在以前古都安阳有一年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当时在古城大西门有家粉房店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仅够维持生产,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把粉房生产倒掉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做饭充饥渴,由于太酸,人们便配以小米、食盐、野菜等熬制。旱年过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回味过去粉浆饭的味道,逐又配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等熬制。后继厨师精心配料调制,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传统名吃粉浆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流传至今。每一种食物的别后都有着和食物本身一样酸甜苦辣的故事,我们不仅要品尝它的味道,更要能够体会到它所承载的历史的味道。当然安阳本地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好吃的美食,像什么安阳三熏,老庙牛肉,秦氏熏肉等等,这些就不再详细的介绍了,朋友们去安阳的时候可以亲自尝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pz/1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