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和儿科学廿八脾系疾病4腹痛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大腹痛(疼痛发生于胃脘以下、脐部以上--多属脾胃大小肠的病证。以乳食积滞、脾胃疾患多见) 脐腹痛(脐周痛--多为小肠病证。以再发性腹痛虫积多见) 少腹痛(小腹两侧或一侧疼痛---多见于肝经、大肠病证) 小腹痛(脐下腹部正中疼痛--多见于膀胱、小肠病) (一)病因病机: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大肠,也与肝及经脉有关。 主要病机:为脾胃肠腑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本病初起多为实证,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脏腑亏虚者则见虚证或虚实夹杂。 1、感受寒邪---小儿脏腑柔嫩,寒温不知自调,护理不当、衣被单薄、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寒邪凝滞中焦搏结肠间,气机不畅,经络不通发为腹痛。 2、乳食积滞---乳食不节、暴饮暴食、饱食无度、临卧多食,过食坚硬油腻难消之物,致使脾胃受损,食停中焦,气机壅塞不通而发生腹痛。 3、热结胃肠--如积滞不消,郁而化热,热积胃肠;恣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滥用滋补,胃肠积滞;外感时邪入里化热,热灼肠津致燥屎闭结,腑气不通。 4、脏腑虚冷--小儿稚阳未充。若禀赋不足,脾阳素虚或过用苦寒攻伐损伤脾阳,或病后体虚,中阳不振,寒邪内生,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气机不利,血脉凝滞。 5、气滞血瘀---起居不慎,跌扑损伤;腹部脉络损伤,瘀血内留;内脏损伤、久病积瘀、以致瘀血内停,脏腑气机不得宣通;也有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而发生腹痛。 (二)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病史---可有腹部受寒、伤乳食、素体虚、外伤及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2、临床表现、病位和脏腑---察清疼痛部位,找到病位。 临床伴有啼哭不宁,曲腰蜷卧,腹胀便秘等症状。腹痛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常有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的特点。 3、辨寒热虚实气食虫瘀--- (新病暴痛、腹痛坚满拒按、得食痛甚)属实; (久病隐痛时作时止、腹软喜温喜按、进食暂缓)属虚; (腹痛拘急,遇凉加重,面白气冷下利清谷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脉迟紧、指纹淡)属寒; (腹痛阵作、口渴喜凉,面赤气热、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属热; (腹痛属气滞者)有情志失调史,胀痛走窜,两胁胀痛,嗳气或矢气后痛减; (属食积者)有乳食不节史,腹痛伴脘腹胀满,爱腐吞酸,痛而欲泻,泻下酸臭,便后痛减,腹痛拒按或夜卧不安; (属虫积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呕吐大便镜检有虫、虫卵; (属血瘀者)有跌扑损伤或手术史,刺痛有定处,局部满硬拒按,按之痛剧。 4、辨轻重--- (轻症)隐隐作痛,反复发作,痛无定处,喜揉按。 (重症)骤然发作,疼痛剧烈,腹满拒按,意识模糊。 此外还要注意寒热虚实气血的转化错杂。。。。。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疏通经脉。 根据病因分别治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通腑泄热、温中补虚、活血化瘀等。 证治分类: 1、腹部中寒---以突发腹痛拘急,肠鸣切痛,得温舒,遇冷痛甚,面白肤冷为特点。有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史,寒主收引,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唇紫或伴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指纹红。)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药:养脏汤加减。 寒甚痛剧加制附子、高良姜;呕吐加生姜、姜半夏;泄泻加炮姜、煨肉豆蔻;拘急阵痛加白芍、甘草;腹胀加砂仁、枳壳;兼风寒表证加桂枝、苏叶。 2、乳食积滞---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为主要特点。有饮食不节,伤乳食史。(不思饮食、爱腐吞酸、矢气频作、大便酸臭,夜卧不安,舌红苔厚腻,脉沉滑,指纹紫滞。可与其它症候型并见)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方药:香砂平胃散加减。 腹胀明显加槟榔、莱菔子;伴呕吐加半夏;兼感寒邪者加乌药、干姜;食积郁而化热面赤烦躁者加黄芩、连翘;大便秘结不通加生大黄或用枳实导滞丸。 3、胃肠结热--以腹痛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兼里热症候为特点。多见于阳盛体实患儿,有过食香燥,食积郁热,感受热邪史。(烦躁口渴、喜冷饮、面赤唇红、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红胎黄燥、脉滑数、指纹紫滞。) 若邪热结聚腹痛剧,脉沉实有力为邪正俱实,可见痞满燥实四证具备;若里热伤津耗气,燥热内结,神疲,口干少津,临证以燥实为主,痞满不甚为邪实正虚。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止痛。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若腹痛便秘口干舌红少津选增液承气汤;因肝郁气滞肝热犯胃之实热腹痛用大柴胡汤加减。 4、脾胃虚寒---以痛时喜温喜按,反复发作伴脾胃虚寒之象为特点。多见于形体瘦弱、脾胃素虚、或病中过用苦寒攻伐峻下消导之法。因中阳受损,水谷不化,脏腑血脉失于温养,气血不畅,血脉凝滞而腹痛绵绵。(得食稍缓,面白少华,倦怠,手足不温,乳食减少,食后胀,便溏,唇舌淡白、脉沉缓,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理脾、缓急止痛。方药:小建中汤合理中丸加减。 手足不温,虚寒内盛明显加附子、肉桂;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气滞脘闷加木香、砂仁;脾虚夹积纳呆腹胀者选健脾丸加鸡内金厚朴;痛而呕吐清涎者加丁香、吴茱萸;大便稀溏加山药、薏苡仁。 5、气滞血瘀---以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按之剧痛,或腹部癥瘕为特征。因有形之瘀血结聚,血瘀气滞而腹痛。(刺痛或胀痛,经久不愈或有癥瘕结块拒按,硬胀,青筋显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指纹紫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气滞胀痛明显加川楝子、郁金;有癥瘕或有手术外伤史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肚腹拘急硬痛大便秘结不通加桃仁、大黄、芒硝;形气不足神倦乏力加黄芪、人参。 (三)其它疗法 1、常用中成药: 良附丸(腹部中寒证);保和丸(乳食积滞);木香顺气丸(中焦气滞);元胡止痛片(气滞血瘀);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寒)。 2、推拿疗法: 腹部中寒证---一窝风、外劳宫、摩腹、拿肚角、脾俞、胃俞 乳食积滞证---清胃经、运八卦、推四横纹、清板门、清大肠、分腹阴阳 胃肠积热证---运八卦、清胃、退六腑、推四横纹、清板门、清大肠。 脾胃虚寒证---补脾经、外劳宫、运八卦、推三关、一窝风、揉脐。 3、针灸疗法 针法(足三里、合谷、中脘、天枢、脾俞。寒证加灸神阙,热结加上巨虚,食积加里内庭,虚寒证加脾俞、胃俞,呕吐加内关...... 4、外治疗法: 公丁香、白豆蔻、肉桂、白胡椒研细末过目筛。取药1-1.5克敷脐,外贴万应膏,用于腹部中寒证、脾胃虚寒证;干姜、附子、小茴香食盐共研细末,葱姜汁调涂脐上,包扎纱布,上用热水袋熨之,用于寒性腹痛。 5、西医疗法(略,见上一篇) (四)预防与调护 1、预防---慎起居,避风寒,腹部保暖;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勿暴饮暴食;餐后不要剧烈运动。 2、调护---必要的检查、早诊断,根据病因给予相应饮食调护。寒性腹痛者应温服或热服药液。伴呕吐者要少量多次服药。 作业: 1、熟悉各类腹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常用方药。 2、对上述推拿配方标出量化指标(六月龄);各写出两种其他流派配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11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卤肉时,这5种料缺一不可,卤出来的食物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