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这个村,有800户村民外出卖板面,
“没有吃过板面,就不算来过太和。”在太和县,说起板面无人不晓。不过在太和还有一种说法:“皖北板面在太和,太和板面数大张”。大张村人自豪地说,太和板面的发源地就在咱村。这个小村庄的多户村民中,有近户外出卖板面,一年收入达到1.5亿元。 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旧县镇大张村,进入村里,映入眼前的是平坦的柏油路面、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在村头,“中国板面之乡”的大幅广告十分醒目,村里的民俗广场上,有个板面师傅正在拉面的铜塑,形象地展示了板面的制作特点。民俗广场一角,建有一座“文化美食交流中心”的建筑,村党总支书记刘云飞说,这是用来展示板面等大张村特色产品的。 板面,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传说三国时期太和厨师为迎合驻守此地的将领张飞口味而研制的一种面食。“太和板面在全国的兴起,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刘云飞告诉记者,当时村里的丁文喜、宋文中两名村民在外跑生意,赔了钱后就寻思着别的门路。在河北唐山,两人看到卖烩面等面食的小饭店十分红火,就动起了心思。联想到家乡的板面,两人决定开家面食店,开始的名称也不叫板面,而是叫大宽条面。 一开始的两个月,面店的生意并不太好,每天只能卖出两三碗。两人就琢磨着,在面条中加入了白芷、肉豆蔻等10多种中药材,由于香辣交融且面条劲道口感好,加入的中药具有健胃功效,让人们吃得胃口大开。渐渐地,两人的面店越来越红火,也确定了板面的名称。宋文中的儿子宋建平,至今仍在唐山从事板面生意。 大张村有多户,目前有户在外卖板面,遍布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 在村里的文化美食交流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统计: 年全村有户多人在外卖板面,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有48户,年收入10万到20万元的有多户,其余年收入大约在5万元至10万元。年大张村民仅板面行业收入就有1亿元,同时带动周边村庄从业人员近3万人。 如今,村里盖起了展示板面文化的文化美食交流中心,正在计划建设板面一条街、民俗客栈,发展以板面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大张村人说,要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板面中,捞出幸福的滋味。 阜阳日报记者冯启俊/文穆可亮/摄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zz/4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聆听年轻摄影师的新视觉亚洲青年摄影师幻
- 下一篇文章: 麻辣烫锅底配方丨厨师干不下去了,就去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