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中药解酒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尤其是每逢各种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不来几杯心里总觉得少了点氛围。 可是多饮伤肝常致身体不适,中医称为“酒毒”。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有效的中药解酒护肝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本期专家 周叶 副主任中药师 中药药剂科主任 葛花 性味甘凉,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葛花10-15g水煎服,可解酒。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葛花解酲汤为解酒常用主方,载于元代李东垣之《脾胃论》。 取葛花、白豆蔻、砂仁各15克,干姜、神曲、泽泻、白术各6克,猪苓、茯苓、人参、陈皮各4.5克,木香1.5克,青皮1克。共为极细末,每次服9克,用白开水调匀温服或作汤剂水煎服。其主要针对“伤酒”致病病机而组成。 方中葛花味甘、性凉,有醒脾和胃、生津止渴、解酒之功效,可使酒湿之邪从肌表而出。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促使酒湿随小便而出。砂仁、豆蔻、青皮、陈皮、木香、干姜理气温中,疏滞消痞。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开胃和中,可止呕吐、助运化,与神曲配伍能消宿食之积,解酒化滞。饮酒多则伤脾,故用人参、白术健脾益气,且人参能增加肝脏的酶活性,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机体对化学物质的耐受力。诸药合用,具有消湿热、温中健脾之功效。 无论是一时饮酒过量,还是嗜酒太过损伤脾胃均可应用此方。但需注意,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故伤酒之病亦有寒化、热化之分。葛花解酲汤所治是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湿从寒化证候。 若为阳性体质,湿从热化、湿热内盛,症见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使用本方宜减去干姜、白术、木香等辛燥之品,宜改用黄芩、黄连、栀子等苦寒清热之药。 陈皮 《圣济总录》载:“用陈皮汤可治疗饮酒过度。”可用橘皮30克,煎汤饮。 竹茹 性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竹茹10~15g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乌梅 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生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后烦渴。取乌梅30g水煎服。 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白扁豆10~12g水煎饮服,可解酒。 肉豆蔻 性味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而且可以消宿食,解酒毒,治霍乱。取肉豆蔻10~12g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性微寒,味辛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10~15g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胸膈饱胀、呃逆、呕吐等症。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应酬,喝酒是饭桌上不可少的,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醉酒的时候,不妨试试中药的解酒奇效。 对酩酊大醉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医院。 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员,怎样才能不醉酒、不伤肝?直讳一点回答:“解酒护肝”不如“戒酒护肝”。 审核:顾稀罕 供稿:中药药剂科周叶 编辑:邵俊 咨询预约 1、—; 2、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zz/11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肝就是养命,伤肝的5件事别再做每天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