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肉豆蔻(学名:Myristicafragrans)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肉豆蔲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

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药性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

1、《本草图经》:肉豆蔻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纲目》:肉豆蔻,花结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2]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脾;胃;大肠经[3]

功能主治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该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mg/kg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植物饮品神奇效果:促进体内乙醇的分解及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缓解饮酒不适感,减轻恶心、头痛、呕吐,达到醒酒的效果。:提高乙醇分解速度,阻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减轻肝脏在饮酒时的负担,达到保肝护肝的效果。

:具有缓解胃燥津浮,胃阴不足之成份,所以能清养胃阴即养胃。

:内含枸杞子成分,达到滋补肝肾,抗衰老、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能够帮助人体抗疲劳,快速补充能量,美容养颜,清理肠道垃圾。是居家养生必备饮品。

温馨提示:贪杯易伤身体,请勿过量饮酒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方法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gj/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