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道元每日一味肉豆蔻
肉豆蔻(学名:Myristicafragrans)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肉豆蔲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涩肠;行气消食 主治: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出自《药性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 1、《本草图经》:肉豆蔻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纲目》:肉豆蔻,花结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注意 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2、《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附方 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3、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4、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 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 声明 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考试大纲
- 下一篇文章: 700种中药别名收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