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用它治痉挛性斜颈总有效率高达99
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颈部不自主倾斜,抽动,与中医学痉证特点颇为相似。《内经》对痉病的病因是以外邪立论为主,认为系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壅阻经络而成。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我院门诊近期就诊的例患者皆采用舒颈扶正汤一人一方综合性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结果例患者中治愈96例(89.72%),其中1个月恢复者26例(24.30%),2个月恢复者67例(62.62%),3个月恢复者3例(0.28%),症状好转者10例(9.35%),无效者1例(占0.09%)。治愈率为89.72%,总有效率为99.07%。 病案举例 肝肾亏虚、气不运血案 林某,男,67岁,年5月30日初诊。主诉:痉挛性斜颈7年,伴面部痉挛6月。现病史:患者自年开始发病,就诊于某医科大学附院。9月前发现发作性下肢无力,曾跌倒在地3次。6月前病情加重,曾以痉挛性医院神经内科治疗,言语不清,可见束颤。予西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出院后患者自觉病情继续发展,遂求治于此。 症见:颈部不自主左倾斜,肢麻,左侧为主,面部肌肉跳动,时而出现眨眼睛情况,口干,舌质暗、苔腐腻,舌体稍胖,脉细滑。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引发面部痉挛。中医诊断:痉证。 辨证属肝肾亏虚,脉络不通,筋失所养。治以补肝益肾、强筋通络、濡养筋脉,方以舒颈扶正汤加减治疗。处方:炙黄芪g,炒党参15~25g,炒山药、醋白芍、炒白术、忍冬藤、怀牛膝各30g,制何首乌15~30g,草果、桑枝各15g,陈皮、砂仁、桂枝、全蝎各10g,蜈蚣1条。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 二诊:患者痉挛有所缓解,精神渐复,病情好转,近日每天腹泻3次,苦不堪言,伴见反酸。上方加炒扁豆、乌贼骨各30g,藿香、佩兰各15g,补骨脂20g,肉豆蔻10g。继服7剂。 三诊:腹泻止,行动逐渐见强,现仍自觉纳差,乏力,口干。上方加沙参20g,炒麦芽30g,继服14剂。 四诊:病情好转,口干、乏力仍较明显。上方去麦芽,加玉竹15g,生地黄10g,继服14剂。 五诊时仍口干、乏力,上方加西洋参10g,继服14剂。 六诊:现口干、乏力,上方去肉豆蔻、藿香,西洋参减至5g,继服14剂。 七诊:纳差,已不上泛酸水,上方去乌贼骨、炒扁豆,加焦三仙各15g,木香10g继服,继服14剂。 八诊:仍口干,上方加麦冬20g,继服14剂。 九诊:已服药90余剂,病情继续稳定并好转,现行动能力明显见强,继续随方加减以巩固治疗。 脾肾阳虚、痰湿阻络案 孙某,女,48岁,年5月15日初诊。主诉:脖子僵硬伴随不自主转动1年余。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脖子疼痛,不自主右转,僵硬不能转动,医院就诊,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给予营养神经等药治疗,效不佳,遂求诊于此。 症见:饮水呛咳,颈部不能转动病僵硬,月经色暗,有血块,经行腹痛,纳差,现自觉健忘,反应迟钝,双目干涩,耳鸣,痰多。咯不出,胸闷,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治疗以舒颈扶正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0g,制附子40g,炒山药、炒薏苡仁、白芍、炒白术、忍冬藤各30g,炒党参、何首乌、怀牛膝、草果、桑枝各15g,陈皮、砂仁、桂枝、红参、全蝎、炮穿山甲各10g,川芎、当归各2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前1h温服。 服药后患者自觉颈部僵硬,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上方加海浮石30g、石菖蒲10g,意在进一步祛痰开窍。继服14剂。患者症状继续好转,饮水呛咳缓解,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加钩藤20g续服,后随证加减治疗1疗程(共服药90余剂)。 与服药之前相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随访半年,病情稳固,患者生活基本如常人,基本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专家助手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3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业测评脸洗不好会导致烂脸含这几
- 下一篇文章: 蛋价开始上涨,维益诺助您获得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