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截疟之要药常山
?孩子感冒咳嗽,快试试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实用,非常有效!传说故事 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这个和尚因为生活没有着落,每天下山化缘充饥。 有一天,和尚得了疟疾,一到下午先发冷后发热,每天犯一阵。疟疾的滋味非常难受,穷和尚被折腾得身上无肉,皮包着骨头,人形儿都变啦。可是,每天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哪有银子去治病呢?所以他只能干熬着。 一天,和尚又下山去化缘,快晌午了,他还没讨来一口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和尚心想,说什么也得弄点儿东西吃,要不,下午一犯疟疾,肚子里没食怎么能撑得住?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讨。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讨饭的哪儿敢挑食啊!和尚饿得实在受不住了,一口气儿吃了两碗。说也怪,他吃了这种野草根子,一口也没吐。和尚吃饱了肚子,来到一个大草垛旁边,躺在那儿晒太阳,等着疟疾发作。谁想,直到太阳落山,不光没犯病,还感到浑身舒服多啦。 几天过去,疟疾病都没发作。和尚以为病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于是,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施主,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长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么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人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 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亦产。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或醋炙后用。 苦、辛,寒。有毒。 归肺、心、肝经。 涌吐痰涎,截疟。 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临床应用1、胸中痰饮证。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疟疾。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每获良效;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者,可以常山酒浸蒸焙,与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如胜金丸(《和剂局方》);治疟疾寒热,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厚朴、草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乌梅等同用,如截疟饮(《医宗必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煎服,4.5~9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2.《本草纲目》:“常山、蜀漆有怯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鬼邪诸疟,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而论也。”“常山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致吐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常山,善消脾中之痰,为治疟疾要药。少服,则痰可徐消,若多服即可将脾中之痰吐出,为其多服即作呕吐,故诸家本草谓其有毒。医家用之治疟,亦因此不敢多用,遂至有效有不效。若欲用之必效,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用常山五六钱,煎汤一大盅,分五六次徐徐温饮下,即可不作呕吐,疟疾亦有八九可愈。” 经验方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肘后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小淇()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超全中药功效表格版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你用了天价护肤品没效果也许就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