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常见脂肪酸
一花一世界,一皂一匠心 花老师以前写过一些关于脂肪酸的文章如《为什么说“油+碱=皂基+甘油”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却未必精准?》和《脂肪酸---皂化的最小单位》。因为花老师的第八期职业皂师培训的第三堂课要讲脂肪酸,所以专门为第八期的学员汇总了一些关于脂肪酸的皂化特性介绍。 辛酸(C8H16O2):饱和脂肪酸,椰子油,棕榈核油中含有,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不容易盐析,能和水反应让皂的稳定性变差,很少有肥皂的特性。 癸酸(C10H20O2):饱和脂肪酸,椰子油,棕榈核油中含有,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能和水反应让皂的稳定性变差,但很少有肥皂的特性。 月桂酸(C12H24O2):饱和脂肪酸,椰子油,棕榈核油,巴巴苏油中含有,能溶解在冷水中,盐析比较困难,泡沫丰富,去污力极强,皂质坚硬。 肉豆蔻酸(C14H28O2):饱和脂肪酸,在椰子油,棕榈核油,猪(极少)油,羊油(极少)中含有,在温水中很容易溶解,在温水中比月桂酸去污力大,泡沫比月桂酸更细小,更持久,皂质坚硬。 棕榈酸(C16H32O2):饱和脂肪酸,在椰子油,棕榈油中含有,也多见于动物油,在冷水中难溶解,温水中去污力强,泡沫丰富,皂质坚硬。 棕榈油酸(CH3(CH2)5CH=CH(CH2)7COOH):不饱和脂肪酸,夏威夷坚果油,马油,榛果油,貂油中含有,在人的脂肪中含有10%,稳定性弱于饱和脂肪酸,强于亚油酸和亚麻油酸。 硬脂酸(C18H32O2):饱和脂肪酸,可可脂,动物性油脂中居多,在冷水中难溶解,温水也较难溶,在热水中去污力极大,泡沫力大,皂质硬而脆。 亚麻酸(C18H30O2):不饱和脂肪酸,在玫瑰果油,月见草油,亚麻籽油等油中大比例出现。在冷水中极易溶解,泡沫丰富,清洁力较低,补水效果出众,洗感清爽,肥质极软,容易衰败。 油酸(C18H34O2):不饱和脂肪酸,在橄榄油,山茶油,坚果类油脂和众多植物油里大量存在。在冷水中溶解,在冷水中的去污力良好,清洁力强的同时洗感温和滋润,补水补油效果好,皂质干燥后硬而有韧性,是不饱和脂肪酸里稳定性最好的,因此成皂后不易衰败。 亚油酸(C18H32O2):不饱和脂肪酸,多见于葵花籽油,月见草油,红花油,葡萄籽中。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是人体肌肤必须但是人体内无法自己合成的脂肪酸。极易溶解在冷水中,有泡沫,去污力差,洗感清爽。肥皂较软易衰败 蓖麻油酸(C18H34O3):在蓖麻油中大量含有。在冷水中极易溶解,盐析困难,去污力和泡沫力尚好,肥皂水分蒸发后硬而半透明。 芥酸(C22H42O2):泡沫和去污力均差。 松脂酸(C20H30O2):在水中极易溶解,泡沫力和去污力均差,肥皂极软。 C10--C20合成脂肪酸:在微温水中容易溶解,泡沫细小,去污力较差,肥皂硬脆,无粘塑性,有不愉快气味。 由于花老师不是学化工出身,故参考了很多化工类书籍,资料和网络说法,无奈这些资料要么是从工业皂的角度介绍脂肪酸,要么表述不正确,要么资料和内容之间相互矛盾和“掐架”。花老师在此凭经验筛选出自己认为还算真实度能过的去,对大家有帮助的脂肪酸介绍。 油脂里的脂肪酸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化学家族,像花生油酸等不常见,在油脂百分比里也比较少的脂肪酸,花老师就不向大家介绍了。 以上内容有错误,矛盾,失实之处,全是花老师一人之错。望大家可以批评,留言指正。 参考文献: 《油脂化工产品工艺学》 《制皂工艺》 《纯天然手工皂香皂》 《植物油全书》 网络 想知道更多关于手工皂的内容 先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11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被刘昊然陈伟霆朴灿烈抱在怀里的感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