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1到岁的称呼,韵味十足文
hello,小伙伴们,文化常识是很多小可爱很头痛的一道题,在文化常识备考中,大家一定不要钻牛角尖,把常考的弄清楚即可。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常考年龄称谓相关常识,速速看来 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陆游《梨花》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刘禹锡《七绝梦扬州乐妓和诗》 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 常思玉金枷重。 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 鄙了惺惺,装成懵懂。 修完内貌频看供。 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 ——《踏云行赠张公》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 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陆游《谢致仕表》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过二未全衰。读书似走名场日,许国如骑战马时。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陆游《七十二岁吟》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岁。 双稀、双庆: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岁。 小编以前写作文时喜欢用“孩提时代”来回忆自己8、9岁时的事情,终于发现当时小编作文分数不高的原因了。 真是涨知识了,你知道哪些年龄称谓呢?或者你有因为年龄称谓闹出过什么笑话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咱们评论区见,说不定还能遇见同道中人呢!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ry/11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余字香精香料增稠剂和调味剂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