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湿药白豆蔻蔻仁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722919.html 5.6白豆蔻(蔻仁) 5.6.1释名习性 姜科多年生草本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为蒴果,脱去果皮的种子呈圆球形,由20~30粒种子组成,李时珍谓之“盛多为蔻”,种子灰白,形似豆,故名白豆蔻。 5.6.2加工炮制 10~12月,果实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采收,干燥后再用硫磺熏,使果皮漂白既可。干燥的果实称豆蔻,略呈圆球形,果皮轻脆易开,内含种子20~30粒。 5.6.3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脾胃三经。 5.6.4功效 1)行气化湿:辛能行气,温能化湿,常用于痰湿阻肺,脾胃气滞,湿阻中焦。 2)温中止呕:常用于胃寒呕吐,胃寒冷痛。 3)辟秽解毒:辛温芳香,故能辟秽解毒,常用于寒疟,解酒毒。 5.6.5鉴别应用 白豆蔻与砂仁性味相同,白豆蔻气清爽,偏于先升后降;砂仁长于沉泄下降而微温升。 5.6.6《本经》性味 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开宝本草》。 5.6.7性味分析 白豆蔻香臭甚浓,味辛性温。三者合化,故辛虽微而转觉大辛,温虽微而转觉大温。白蔻与缩砂均气味辛温,但缩砂味辛温而苦,得辛温中之浊气,白蔻臭香而清,得辛温中之清气。一为清中之清一为清中之浊。清者主升,故白蔻治中兼治膈上。浊者主降,故缩砂治中兼治腹。白蔻虽功用大辛大温,性质并非大辛大温。属于气味具薄者。 白蔻缩砂皆主中焦,醒脾和胃之要药。然气清者兼走上,气浊者兼走下。振脾阳,除胃秽,辛而不燥,温而不烈,惟白豆蔻恰如分际。 5.6.8各论 黄宫绣:白豆蔻与缩砂气味功用略同。然其气清,入上焦肺经气分,为肺家散气要药。且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热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翳膜眦红悉除。不似缩砂,辛温香窜而苦,专攻醒脾和胃调中,于肺肾则只是兼及。是以肺胃有火及肺胃气薄切忌。 张山雷:白豆蔻温胃醒脾,亦与草豆蔻、肉豆蔻异曲同工,故得豆蔻之名。惟白豆蔻气清芬,而无滞涩之味,芳香之气尤善上行。能开泄上焦气滞,散肺中滞气,与草果、肉蔻专治中下者不同。白豆蔻气味浓厚,咀嚼有一种清冽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其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又与其它辛升者绝不相同。 5.6.9冉论 白蔻仁香臭甚浓,味辛性温,三者化合,则辛虽微则转觉大辛;温虽微则转觉大温。故其虽气味具薄,性质并非大辛大温,然功用则大辛大温。 白蔻仁与缩砂均气温辛温,但缩砂辛而兼苦,得辛温中之浊气;蔻仁臭香而清,得辛温中之清气。一为浊中之清,一为清中之浊。清者主升,故白蔻仁治中兼治膈上。浊者主降,故缩砂治中兼治腹中。 白蔻缩砂皆专利中焦,醒脾和胃之要药。而气清者兼走上,气浊者兼走下。然白蔻条主下气,缩砂条主上气者,上者未始不下,下者未始不上。所以然者,中者交媾水火,间隔金木,中气调燮则上下气自旋转。 蔻之种类甚多,草果为草豆蔻,高良姜子为红豆蔻。而振脾家清阳,除胃家腐秽,辛而不燥,温而不烈,惟白豆蔻恰如分际。 5.6.10配伍应用 1)配砂仁:砂仁辛散温通,香窜气浊,专攻中下焦,白豆蔻温中化湿,健脾止呕,行气止痛。二药配伍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芳香化浊,醒脾开胃。 2)配陈皮:白豆蔻偏于温脾行气,陈皮偏于理气健脾。二药相伍可治脾胃虚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 3)配杏仁、薏仁:白蔻仁温中化湿,杏仁宣肺祛痰,宣通上焦。薏仁渗利湿热而健脾。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三焦通畅。 4)配厚朴:二药均可理气化湿。白蔻仁偏于温中,厚朴偏于散满。治疗脾胃气滞,寒湿胀满。 5)配藿香:白蔻仁偏于行气,藿香偏于化浊,二药相配,温中行气,化湿力强。 6)配丁香:白蔻仁温中化湿,丁香温中降逆,助阳温中散寒。二药配伍,温中散寒,行气降逆。 7)配香附:香附为血中气药,疏肝理气,行气散寒;白蔻仁健脾胃,行气化浊。二药配伍,气血皆调,疏肝健脾,畅理中焦。 5.6.11禁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pz/9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秘方来了民间单方验方汇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