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既往亦有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月经后期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谓:“至期不来”。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隔月不来”,“两月三月一来”的记载。若月经每次仅后错三五天,或偶尔延后一次,下次仍然正常来潮者,均不属于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常因感受风寒,寒邪侵入“胞脉”,寒塞“胞宫”,血凝而输布不畅所致。正如明代《医方考.妇人门》论述月经后期为寒,为郁,为气,为痰。血寒分为“实寒和虚寒”。实寒谓之经行产后,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寒搏于血,血为寒凝,运行涩滞,冲任欠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来。正如宋代《妇人良方大全》谓:“过于阴则后时而至”。认为月经后期为阴盛血寒所致。

外感寒邪,寒邪入里过久,五脏六腑感受寒邪,功能失司,致体内阳气不足。或者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谓之虚寒。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使月经周期延后。正如《景岳全书》所谓:“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内而生化失期”。

“血为气之母”血行不盛,则不足以养化气机,气行不旺,肺金之气生化肾水之精血则不利,气血虚弱则可导致经水行迟。“经水退后为寒”。经迟,经色,经色多淡,经质多稀,经量则少。经行则感倦怠,小腹感疼痛。驱寒而温经,补气而益血,乃暖胞宫,散淤血,通经脉,活气血之治,故补脾以资统血之源,滋肾以养精血之室,以此为益。

月经后期的辩证,应根据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证候,结合舌脉辩其虚,实,寒,热。一般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为虚寒;后期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为实寒。本病治疗以调整周期为主,应重在平时。治法应本“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分别施治。

病案举例

王某,女,28岁,未婚,职员,月经50天1行10年余。

初诊:年9月10日。患者既往月经正常,10年前因过食冷饮,遂出现月经50天1至。末次月经年8月20日,经行5天,月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平素身体乏力,手脚冰凉,饮食睡眠尚可,经行小腹绵绵作痛,喜热喜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体胖大,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弱。病因属虚寒证兼脾肾两虚,治以扶阳散寒调经,补肾健脾。

处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30g肉桂10g香附15g川牛膝15g枸杞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川断15g桑寄生30g肉豆蔻30g白扁豆30g白术15g砂仁12g元胡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十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服。

二诊:年10月13日。上方服十五剂,周期45天1行,末次月经年10月5日。经行3天,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手脚不温,腹痛及腰膝酸软稍减轻,小便正常,大便稀,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阿胶6g川芎15g白芍30g肉桂10g香附15g川牛膝15g枸杞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川断15g桑寄生30g肉豆蔻30g白扁豆30g白术15g砂仁12g元胡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十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服

三诊:年11月12日。上方服十五剂,月经37天1行,末次月经年11月10日。经行6天,经量较前增多,色暗红,有少量血块,手脚稍温,饮食,睡眠尚可,腹痛及腰膝酸软减轻,二便正常,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30g肉桂10g香附15g川牛膝15g枸杞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川断15g桑寄生30g白扁豆30g苍术15g白术15g元胡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十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服

四诊:年12月13日。上方服十五剂,月经30天1行,末次月经年12月9日。经行6天,经量较前增多,色暗红,有少量血块,手脚稍温,饮食,睡眠尚可,腹痛及腰膝酸软较前减轻,二便正常,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肉桂10g香附10g川牛膝15g枸杞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川断15g桑寄生30g苍术15g白术15g元胡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十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服

五诊:年1月10日。上方服十五剂,月经28天1行,末次月经年1月7日。经行6天,经量中等,色红,有少量血块,手脚温暖,饮食,睡眠尚可,腹痛及腰膝酸软明显减轻,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30g肉桂10g枸杞15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川断15g桑寄生30g苍术15g白术15g元胡15g甘草6g十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服

本病属月经后期,因过食寒凉,血为寒凝,冲任滞涩,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小腹冷痛,得热后血气稍通,故小腹痛减;寒邪阻滞于内,阳气不能外达,则畏寒肢冷。寒邪入里过久,导致阳气不足,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不能濡养脏腑,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充,故月经推迟而至。阳虚肾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膝酸软;寒邪入里损伤脾阳,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治以扶阳温经散寒调经兼补肾健脾,月经得以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jb/1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