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

这个和尚因为生活没有着落,每天下山化缘充饥。

有一天,和尚得疟疾,一到下午先发冷后发热,每天犯一阵。疟疾的滋味非常难受,穷和尚被折腾得身上无肉,皮包着骨头,人形儿都变啦。可是,每天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哪有银子去治病呢?所以他只能干熬着。

一天,和尚又下山去化缘,快晌午了,他还没讨来一口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和尚心想,说什么也得弄点儿东西吃,要不,下午一犯疟疾,肚子里没食怎么能撑得住?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讨。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讨饭的哪儿敢挑食啊!和尚饿得实在受不住了,一口气儿吃了两碗。说也怪,他吃了这种野草根子,一口也没吐。和尚吃饱了肚子,来到一个大草垛旁边,躺在那儿晒太阳,等着疟疾发作。谁想,直到太阳落山,不光没犯病,还感到浑身舒服多啦。

几天过去,疟疾病都没发作。和尚以为病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于是,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施主,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长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么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人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

常山

鸡骨常山,恒山,黄常山,翻胃木,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

寒,苦,辛,有毒。归肺、心、肝经。

涌吐痰涎,截疟。

1.涌吐痰涎:用于胸中痰饮证。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截疟:用于疟疾。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每获良效;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者,可以常山酒浸蒸焙,与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如胜金丸(《和剂局方》);治疟疾寒热,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厚朴、草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乌梅等同用,如截疟饮(《医宗必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1.常山配甘草常山苦、辛,寒;有毒。归肺、肝、心经。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甘草能缓和其药性降低毒性,水煎和蜜温服。

2.常山配槟榔常山苦、辛,寒;有毒有涌吐痰涎,截疟的功效。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治疗疟疾与常山共研末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糊丸服之。

3.常山配鳖甲、三棱、莪术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鳖甲、三棱、莪术软坚散结有治疗疟母的作用。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常山,生品劫痰涌吐力强,多用与胸中痰饮,癫狂等;炒常山,酒炒后作用缓和,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疟。

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截疟宜酒炒用,并在疟疾发作前服用;涌吐可生用

常山与槟榔均能截疟,常用于治疗疟疾,二者常配伍使用。然常山为涌吐药,可涌吐痰涎,主治痰饮停聚于胸中,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槟榔则为驱虫药,多用于治疗绦虫、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又长于行气消积、利水,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胀满或大便不爽,以及水肿脚气等证。

为虎耳草科黄常山属植物黄常山的根。其嫩枝叶称”蜀漆”,亦供药用。生于山谷、溪边及林下。亦有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或醋炙后用。

《神农本草经》:”恒山,味苦寒。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朐中痰结吐逆。一名互草。生山谷。”

《药性本草》:”治诸疟,吐痰涎。”

《本草纲目》:”常山、蜀漆有怯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鬼邪诸疟,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而论也。”“常山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致吐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常山,善消脾中之痰,为治疟疾要药。少服,则痰可徐消,若多服即可将脾中之痰吐出,为其多服即作呕吐,故诸家本草谓其有毒。医家用之治疟,亦因此不敢多用,遂至有效有不效。若欲用之必效,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用常山五六钱,煎汤一大盅,分五六次徐徐温饮下,即可不作呕吐,疟疾亦有八九可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rdkgj/1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