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机治法与方剂系列之二纳运失常一
导读: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人胃,经胃腐熟消磨,传于小肠,其水谷精微经脾(现实是小肠)消化汲取此后,输有于浑身。故胃主受纳和传导,脾主消化和汲取,联合完竣纳运水谷的性能运动。脾胃纳运的水谷精微,是化活力血津精的基根源料,是养分供应的独一起源。是五脏性能的原形动力,是以脏腑形体都唯此是赖。先哲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如五行之土能长养万物,不过屡屡强调它在五脏中的严重效用。脾胃这一性能与生俱来又与生俱终,必需警惕掩护,本领维持健运而百岁不衰。 倘使饮食不节,冷热不匀;或不洁之物,自口而入;或外邪相侵,内归胃肠,影响脾胃平凡纳运,即呈饮食蕴蓄或水湿阻塞等实证病变。相悖,津液不够,即呈胃燥津伤;纳运性能病弱,即呈脾虚气弱,或中焦虚寒等虚证病变。前者响应了脾胃性能妨碍和原形物资畅达碰壁,后者响应了脾胃性能病弱和原形物资亏折,而寒热底细繁杂者亦常有之。 纳运反常是脾胃病变的原形和首要方面,本节将从十二个方面施行概括研习。 一、食积阻塞----消积导滞 食积阻塞,是指食滞于胃,纳运妨碍,起落平衡的病变。 消积导滞,是据食积阻塞病机拟订的治法 [适应证候]以吐逆酸腐,泻利臭秽,腕腹时痛,胀满恶食为其主证;以兼苔腻、脉滑为其辨证根据。 [病理解析]胃司纳谷,脾主运化,联合完竣水谷的受纳、传导、消化、汲取等性能运动。若饥饱不匀,或过食五味鱼腥,强啖生冷水果,逗留胃脘,即呈宿滞。是以食积阻塞起源不过两头:一由饮食不节,一由脾虚不运。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黏腻,伤胃滞脾,影响脾胃平凡纳运,乃至饮食不能平凡下行,阻塞于胃,妨碍中焦的起落,气机的畅达,水液的运转,呈为病态。食滞胃脘,轻则痞闷不舒,不思饮食;重则胀满痛苦,恶闻食臭;积滞中阻,升清降浊性能反常,腐浊上泛而嗳腐泛酸,以至恶心吐逆;肠道不能平凡传导而泻利臭秽,痛泻交做。脾既不能运化食品,亦不能运化水湿,水湿阻塞,遂呈吐泻苔腻。脾胃位居中焦而为气机起落之轴。食积中阻,影响气机的起落进出,遂呈脘痞腹胀。上述各类证象的病变实质是津气起落反常,津气起落反常的起源是由食积内停而至。由于脾胃的起落,瓜葛到五脏的调解;津气的运转,瓜葛到五脏的平凡运动。 是以食积内停,阻止营卫运转之机,而生寒热者有之;妨碍肺气平凡肃降,而呈喘咳者有之;不能泌别清浊,而小便白如米泔者有之;妨碍肝气疏泄条达,血液平凡畅达,而成癥积者有之;妨碍气机起落出人,神机被阻,而猝不知人者亦有之。由是观之,积滞虽以中焦阻塞为其主证,亦可干及五脏。食积阻塞的另一起源,则由脾虚不运。多因垂老体衰,脏气病弱,或过于克削,损伤脾胃,乃至纳运性能病弱;饮食略不寄望,冷热稍有不适,即呈脾虚食滞。以上两种境况固然同属食积,却又底细异趣。其原形病理是:饮食不节,或脾胃素虚→食停胃脘→津气碰壁,起落平衡→成为吐、泻、胀、痛。 [立法组方]食积阻塞,实而不虚,遵循“客者除之”的调节轨则,当用消食化积之品,去其积以复脾胃纳运之常。故常以山查、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等消食药物为主,再据证情的兼夹,病性的寒热,随证配伍成方,呈现消食化积法则。如保和丸、楂曲平胃散,便是遵循本法配伍的榜样。 在组合这类丹方时,理应问明患者因食何物引发,以便采用针对性强的药物,提升调节成效。《张氏医通》说“伤诸肉食,用草果、山查;夹外感风寒,山查须用姜汁炒黑,则不酸寒约束,兼能破血和伤,消导食积更速;伤面食,炒莱服子;伤面筋粽子等物,诸药不能消化,俱用本物(何物成积,即用何物)拌绿矾烧灰,沙糖酒下,2-3服效;伤糯米粉食,炒酒曲沙糖调淡姜汤服;伤索粉,用杏仁炒黑,研如脂,砂精拌,姜汤服,伤生冷菜果,宜木香、砂仁、炮姜、肉桂;伤蟹腹痛者,丁香、紫苏、生姜;伤蛋满闷,姜汁、蒜泥;伤肉生鱼鲙,必用生姜、草果、炮黑山查。”上述用药阅历,可做临证组方时的参考。 食积阻塞带,影响脾胃起落性能,必定呈现气和津的病理改革,呈为湿凝气阻证象。本类丹方常配除湿的苍术、白术、半夏、茯苓,行气的枳实、厚朴、陈皮、紫苏之类。在于复原脾胃的生理性能和津气的畅达。若因胆汁、胰汁不能输注于肠而呈不饥不食,宜用木香、枳实、郁金增进胆管蠢动,流畅胆流。 若脾胃素虚,饮食彻积,,或积滞已久,脾胃已虚,虽有积滞亦不能天真消积,而应消补并行。本领邪正分身。此种虚中夹实之证,若只须积而不培本,纵使积滞暂去犹有再积之虞;若只培本而不用积,不但积不能去且有助邪而增胀满之忧,是故惟有消补并行,才是两全之策。本法常于消食化积除外,配伍一组补气健脾的人参、白术、茯苓、干姜之类药物。如枳术丸、健脾丸、楂曲六正人汤、枳实消痞丸等都是消补并行的配方模范。至于补脾与消积两组药在一方中孰重孰轻,理应遵循证情的偏胜决计。虚多实少的,以补脾为主,化积为辅;实多虚少的,以消食为主,补脾为辅。如前所举四方,枳术丸是消补并行,无所偏倚;健脾丸、楂曲六正人汤因而补为主,以消为辅;枳实消痞丸则以消为主,以补为辅。固然同属补脾消积,中心有所不同。 食积逗留于胃,除用消食化积和补脾化积两种惯例治法除外,还有涌吐使其上出,推荡使其下行的导积出门法。所谓消导,现实是消食化积和导积出门两法的全称。如下两种境况可用导法。 食停胃脘,脘腹急痛;多因年老好胜,饮啖无度,导致食停胃脘而呈脘腹急痛。此类急证若不急治则危亡立见,应用寻常消食药物显然缓不救急。理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的调节轨则,采用大黄、槟榔、牵牛等药为主,组合成方,共成泻下荡积之效,如积实导滞丸便是这类机关。他如承气辈皆可随证采用。误食毒物,亦可应用此法将其毒物排出,免得中毒。 食积致厥:醉饱太过,饮食充塞胸中,气机起落被阻,清阳不能上达而突然昏倒,口不能言,肢不能举,状似中风,谓之食厥。此证除用三物备急丸温通泄闭除外,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此越之”的调节轨则,急用姜盐煎汤探吐,令其吐出宿食则气机可通,气机得公例神色自苏。此法亦可用于食品中毒或痰阻机窍,嬉笑不停止。 食积中阻,还可引发清浊不分。此证常见于赤子。盖赤子常凭爱好,不知控制;或父母年老,不懂培育法子。一旦积阻于胃,纳运反常,影响少阳三焦水道可呈清浊不分,小便色如米泔。用柴苓汤或胃苓汤加楂曲以妥协少阳,通调水道,消化食积,则积去滞消而脾功可复,水道通调而尿色平凡。别的,成为食积中阻而小便色如脂膏者,间亦有之。应用消食化积之法亦可获效。 综上,食积阻塞有伤食停胃,脾虚夹滞,暴食停积,食阻致厥,食积溺变等原形病理。响应地形成了消积导滞,补脾化滞,泻下荡积,探吐食积,祛湿化积等治法。经过食积阻塞机理研讨,还应明了如下三点:1,食积停带有轻证也有重证,勿谓其轻而不予珍视,亦勿为其重而兄弟无措。2,职滞中阻虽以胃肠证象为主,但也有也许呈现五脏证象,理应增添视线,从五脏间的全面联络思虑,本领曲尽其用。3,食积中阻必定影响气血津液的平凡畅达,成为盘根错节的病理局面,并以食碍气阻或食积津凝为罕见。解析病机理应岁月注义气血津液的改革,不能限于食积一端。 [例方] 保和丸(《丹溪心法》) [构成 山查10g,神曲12g,莱菔子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连翘10g。 [用法]水胶服,亦可做丸剂。 [主治]食积阻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暖气吞酸,或吐逆泄泻,脉滑,舌苔厚腻而黄。 [证析]胃司纳谷,脾主运化。饮食不节,食停于胃,胃肠传导性能因食积而反常,津气起落运转因食积而碰壁,由是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吐逆泄泻等证见矣!故此证病因食积,病在胃,病性属实。其原形病理是:食积停胃→湿凝气阻,起落反常→吐、泻、胀、痛。 [病机]食积阻塞。 [治法]消食和中法。 [方义]食积逗留于胃,治宜消食化积。方中山查善消肉积,神曲善清酒食腐烂之积,莱菔子善化面积,三药同用,效用较为全部,是为消除病因此设。食停于胃,阻止津气起落运转,又当调气行津,复原中焦起落。莱菔子兼具下气宽胀之功,配以陈皮,能畅中焦气机;陈皮有芬芳化湿之功,合营燥湿的半夏,淡渗的茯苓,能化中焦湿浊。消食方内配伍陈皮,是为利气调中,复原脾胃性能而设。证见吞酸苔黄,故佐连翘宣发郁热,共奏消食和中工效。 [运用]本方对食积阻塞轻证用之多效。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或腹虽不痛而嗳气臭如败卵,都是食积局面,投以此方,能收较好疗效。若食积中焦,热气上炎而头汗出者,可于本方加姜汁炒黄连。 用保和丸加减调节婴儿泻肚54例,治愈33例,好转21例。 [化裁] 1,保和丸《医级宝鉴》即本方加麦芽。治证同。消食气力略强。 2,大安丸(《丹溪心法》即本方加白术。治脾虚食积,有健脾化积之功。 [歌括]保和神曲与山查,陈夏苓翘莱菔加, 食积停胃须消导,方中也可用麦芽。 楂曲平胃散(《中医病机治法学》) [构成]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3g,半夏10g,茯苓15g,山查15g,神曲15g,麦芽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寒湿困脾,脘痞腹胀,不思饮食,倦息嗜卧或食积阻塞,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呕恶、泄泻,舌淡惨白,脉濡缓。 [证析]此方也许用于两类见证,一是寒湿困脾,一是食积阻塞。脘痞腹胀,不思饮食,疲乏嗜卧,是中焦受困,运化失司,湿凝气阻之象。若见嗳腐吞酸,胃脘胀痛,即属食积阻塞,津气运转受阳之征。舌淡、苔白。脉濡则具病性属寒的辨证根据。 [病机]寒湿困脾;食积阻塞。 [治法]燥湿运脾法;消食化积法。 [方义]此方由平胃散合二陈汤加消食药物而成,能治湿困脾阳与食停胃脘两类证候。因其调节目标不同,方义也就随法而变,若从寒湿困脾解析其理,燥湿芳化才是针对病机施治。故方用苍术、半夏之辛温以燥湿运脾,厚朴、陈皮之芬芳以化湿利气,茯苓、甘草之甘淡以健肿渗湿,山查、神曲、麦芽配入方中,仅为助脾化食云尔。若用此方调节食积则否则,消食积的山查、神曲、麦芽才是消除病因主药,燥湿、芳化、淡渗的平胃散、二陈汤方中诸药,仅为扶助主药利气行津之用。方随法变,法随证变,于此看来一斑。 采用此方的宗旨有二:1,使入门者明了,一个成方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其理,也许做为方虽稳定而法随证变的规范。上述说明固然都是遵循病变实质释义,其注中心却有所不同。2,保和丸以二陈汤为原形加消食药而成,讲解联合原形都是利气行津,进而提醒了食积停导致津气运转碰壁是其原形病理。 [运用] 1,寒湿困脾,脘痞腹胀,不思饮食,手脚疲乏,舌淡、苔白、脉濡,可用此方燥湿化浊,复原脾运。湿重可加白豆蔻、砂仁、猪苓、泽泻之属,坚固芳化淡渗气力。 2、脘腹胀痛、恶食、嗳腐吞酸、或泻利臭秽,是食积意味,可用此方消食化积,亦可参与莱菔子、鸡矢藤等坚固消积工效。 [歌括]楂曲平胃配麦芽,苓夏陈草术朴加, 寒湿困脾疗效著,食停于胃仿照佳。 枳实导滞丸(《表里伤辨惑论》) [构成] 枳实10g,大黄10g,黄芩10g,黄连10g,茯苓10g,泽泻15g,白术10g,神曲12g。 [用法]水煎服。亦可做丸剂。 [主治]湿热积滞,胸脘痞闷;或下痢腹痛,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沉实者。 [证析]此方也许用于如下三证。①胸脘痞闷;②下痢脓血;③大便秘结。三证都属湿热积滞而至。何以知之?从小便黄赤,舌红苔腻知之。胃中积滞,生湿蕴热,遂呈痞闷;疫从口入,肠道受病,热蒸肠腐,遂呈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若肠道燥涩与三焦湿郁共存,遂呈便秘而兼苔腻。 [病机]湿热积滞。 [治法]消积导滞,清热除湿法。 [方义]一方每因所治证候不同而法随证变,此方又是一例。食积停胃,变生湿热,当导积去滞,清利湿热。方中枳实下气消痞,大黄泻下荡积,神曲消食化滞,是导其积;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是清其热;白术运脾,茯苓、泽泻淡渗,是除其湿;合而成方,能呈消积导滞,清热除湿工效。若用此方治痢则否则,清热解毒才是事不宜迟,黄芩、黄连也就成为消除病因主药;复配大黄泻下清洗,清除疫毒;枳执行气导滞,畅其气机;神曲、白术、茯苓、泽泻运脾除湿,疗养性能,遂由消积导滞之方,变成清热止痢之法。若用此方调节便秘,则大黄成为主药,余药仅为消除兼夹之用,又变成泻下通腑与清利湿热共存在的结机。专注猜想,关于方随法变,法随证变之理,当有所悟。 研习此方要提防两点:1,它的机关:此方由泻下导滞,清热解毒,淡渗利水三组药物构成,泻下也许导积、通便,是以能治食积、便秘;解毒也许治痢,是以能治痢疾;渗湿能通水道,故又可治湿热。2,大黄在方中的效用:食积用它在于导积下行,痢疾用它在于导毒出门,便秘用它意在泻下燥结。所治证象固然不同,行使本品增进胃肠蠢动这一效用是一致的。此药用于食积,呈现导积下行法;用于痢疾,呈现通因通用法,用于便秘,呈现泻下通便法;亦当寄望。 [运用]食积应用此方,应以食积骤停,腕腹胀痛为指征。因其病急,始可用此导积下行。仅见胸腔痞闷而用此方,必需审其舌红苔腻,热象显然,方可借用大黄导热下行。痢疾应用此方,解毒气力稍嫌不够,当加苦参、地榆之类坚固疗效;并可酌情参与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并加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消除里急后重证象。便秘应用此方,应以便秘而兼苔腻为其辨证中心。这是肠中燥结与三焦湿热两种病理共存的局面,是以才用利水渗湿药物。若无苔腻,不行妄投。 [歌括]枳实导滞用大黄,芩连曲术苓泽匡, 积滞中焦成湿热,泻热导积庶能康。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构成]木香、槟榔、青皮、橘皮、莪术、黄连(麸炒)各30g,黄柏、大黄各90g、香附(炒)、牵牛子各g。 [用法]共细末,水泛为丸,逐日2---3次,屡屡服6---10g,食后生姜汤送下。 [主治]湿热积滞,痞满胀痛,二便不通;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证析]此方可治两类见证,一是饮食不节,食积于胃的痞满胀痛;一是疫从口入,肠道受病的下痢赤白。前者的原形病理是:饮食不节,食积于胃,津气碰壁,传导反常,成为痞满胀痛,二便不通。后者的原形病理是:疫从口入,肠道受病,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湿热郁蒸,化腐成脓,成为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两证的病因虽有食积与疫毒之分,病位虽有在胃与在肠之别,其为湿热积滞的机理则同。 [病机]湿热积滞,气机被阻。 [治法]清热除湿,利气通腑法。 [方义]此方因其调节目标不同,方义也就随之而异。食积暴停,病情较急,若用缓清食积药物,有药不胜病之虞。遵循“中满者泻之于内”治则,当用泻药导积下行,并用行气利水药以通津气之壅,才较妥帖。方中牵牛、槟榔都有消积导滞与下气行水之功,大黄则有泻热荡积效用,配此三药,旨在导积下行,通利二便。气滞做胀,虽有牵牛子、槟榔二药通利,气力犹嫌不够,故用香附、青皮疏其肝气,陈皮、莪术畅个中气,木香疏畅三焦,配此五药,旨在疏利气机,消除胀满。复用黄连、黄柏扶助大黄清泻郁热,共奏清热利湿,,导积通肠工效。 如用此方调节痢疾,应以三黄为主。大黄、黄连、黄柏都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效用,也许消除病因;大黄、牵牛、槟榔泻下导滞“通因通用”,也许清除毒素;配伍木香、香附诸药,在于行气。里急后重是肠膜挛急局面,应去香附、青皮、橘皮、莪术,再配白芍、甘草本领消除大肠激惹局面,用者寄望。 [运用] 1,用治食积,以暴食此后,胃胀而痛,二便不利为指征。《医方集解)木香槟榔丸于本方加三棱、枳壳、芒硝,攻积气力更强. 2,用治痢疾,如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为辨证中心。行气方剂太多,二皮、莪术也许减去,解毒气力不够,苦参、地榆等药也许参与。 [歌括]木香槟榔用牵牛,大黄连柏二皮投, 莪术香附共十味,湿热积滞服之瘳。 枳术丸(《脾胃论》) [构成]枳实30g,白术60g。 [用法]荷叶裹饭烧焦为丸,逐日10g。若做汤剂,即《金匮要略》的枳术汤。 [主治] 1、脾虚不运,食积不用,腹胀痞满者。 2、脾虚不运,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者。 [证析]腹胀痞尽是其主证。腹之是以胀,胃之是以痞满,皆因食滞、气阻、津凝;而食之是以滞,气之是以阻,津之是以凝,又因脾虚不运。故此证的原形病理是脾虚不运,饮食阻塞。 [病机]脾虚不运,饮食阻塞。 [治法]健脾化积法;健脾化饮法。 [方义]脾虚当补,食滞宜消。此证若只健脾而不用滞,则已滞之积不得去;若只须滞而不健脾,纵使积滞暂去,犹有再积之虞,故宜健脾消积,左右开弓,始能两全。本方药味虽简,却能展现消补并行,寓消于补之法。方以白术补脾除湿,复中焦健运;枳实利气涤饮,消食泄痞。白术之量大于枳实一倍,自以健脾为主,消滞为辅。复用荷叶裹饭烧焦为丸,取荷叶幽芳,疏肝醒脾,煮饭焦苦,和中消食,共呈健脾消滞工效。 本方《金匮要略》原名枳术汤,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因“水饮所做”的证候。水饮之是以停蓄,由于脾虚不能运湿而至。脾虚不运,水饮内停,积少成多,乃至“心下坚大如盘”,故用此方健脾行气,消痰逐水。二方药物不异,一做汤剂,取其成效快速,一做丸剂,取其渐渐收功。食积与饮停都能应用此方,全靠白术健脾除湿,枳实消积涤饮,二方缓急虽有不同,病变实质却殊无二致。 [运用] 1,脾虚不运,食滞不用,胃脘痞胀,可用此方健脾消积;水饮停胃,胃脘胀满,也许此方健脾涤饮。 2,胃下垂、慢性胃炎等病,属脾虚不运,气郁湿滞者,可用此方加味治之。人身肌肉、筋膜,均具燥则压缩、湿则松驰的性格,此方白术有健脾除湿之功,枳实有行气逐饮之力,故有用。亦可酌加苍术、半夏等药,坚固燥湿气力,二苓、泽泻之流,导湿出于体外。 [歌括]枳术丸是消补方,健牌消积是其长, 荷叶煮饭为丸剂,食积胀满服之康。 健脾丸(《证治准则》) [构成] 人参45g,炒白术75g,茯苓60g,甘草20g,山药30g,陈皮30g,砂仁30g,木香(别研)22g,山植30g,神曲30g,麦芽30g,黄连22g,肉豆蔻(面裹煨,纸压去油)30g。 [用法]做丸,每服5一10g。若做汤剂,酌减其量。 [主治]脾胃病弱,食不用化,腕痞腹胀,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弱无力。 [证析]食不用化,腕痞腹胀,是本方主证。由此而知病在脾胃,此证不因暴食成积,属消后难消,由此而知此系脾运不及,病性属虚。脾虚不运是形成诸证相源,食因不运而难消,气因不运而不畅,津因不运而湿阻,因而脘痞、腹胀、便溏见矣!苔腻是湿浊上泛的局面,色黄是气郁化热意味,脉弱无力是病性属虚的左证。 [病机]脾虚食滞。 [治法]健脾化滞法。 [方义]脾虚不运,乃至食积内停,津气阻塞,治宜提防健运性格,复原性能,消食仅居其次。故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补气健脾治其本;山查、神曲、麦芽消食化积治其标。木香、砂仁、陈皮有健脾利气与芬芳化湿之功,配入方中,可助津气运转无滞,可助主药健运中焦,也许使补药补而不滞,堪称一举三得,标本分身。气郁化热,故佐黄连清之,肠滑成泻,故佐肉豆题塞之,合而成方,能奏以补为主,以消为辅,消补并行工效,用于虚中实夹实证侯,很是适当。 [运用]以食不用化,腕痞腹胀为辨证中心。证情偏寒,可去黄连之清,加干姜之温以调之;无便溏证象,可去收涩之肉豆蔻;夹湿加半夏燥湿运脾。 [歌括]健脾丸内四君全,香砂山药豆蔻连, 楂曲麦芽陈皮配,脾虚食积消补安。 楂曲六正人汤(《医确》) [构成] 人参10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山查15g,神曲15g,麦芽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虚不运,食后即感疲倦,精力不振而欲睡者。 [证析]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为阴阳起落之轴。脾胃健运则阳气兴奋,阳气兴奋则精力足够;脾胃健运则起落不失其度,运转不断其机,何致食后即感疲倦?唯脾虚不能即运,食停于胃,阻止清阳高涨,浊阴反居阳位,元神受其抵御,由是精力不振而思睡矣。故《医确》谓:“脾弱不能即运,不运则静矣!静,故思睡也。” [病机]脾虚不运。 [治法]健脾化滞法。 [方义]调节此证,法当补气健脾,佐以消食化滞,以期复原脾胃健运,使其起落平凡。故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陈皮芬芳醒脾,半夏燥湿运脾,山查、神曲、麦芽助其消化,全部药物均从健运脾胃入手。而陈皮之利气,半夏之燥湿,茯苓之淡渗,又可通调三焦而助清升浊降,全面合适此证机理。此方不但食后思睡可用,寻常脾虚食滞亦可应用。 [运用]食后思睡为用此方指征,寻常脾虚食滞亦可运用。血压偏低的人罕见食后思睡,可于方内加黄莲、柴胡、升麻。 [歌括]楂曲六君用麦芽,参苓术草陈夏加, 食后思睡因脾弱,健脾化滞效堪夸。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构成] 人参10g,白术6g,茯苓6g,炙甘草6g,干生姜3g,半夏曲10g,炙枳实15g,厚朴12g,麦芽曲10g,黄连(姜汁炒)15g。 [用法]共研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g白汤下。亦可做汤剂。 [主治]脾失健运,积滞内停,心下痞满,食欲不振,精力劳累;或胸腹痞胀,食不用化,大便不畅,。 [证析]此方可治两类见证,一是湿凝气滞的痞胀,一是食难消化的食滞。由于两者的联合证象都有胃脘痞胀,故其原形病理都是脾失健运,湿凝气阻。脾主运化水谷而为气机起落之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影响气的起落,胃脘湿凝气阻,遂成痞胀不舒,脾虚湿困,故精力不振而疲倦不胜。若因脾运不健乃至食停于胃,则可呈现恶食或大便不畅。伤于食者多恶食,故恶食也就成为食滞的辨证根据。食积中阻则传导反常,三焦湿郁则起落失司,故大便不畅。 [病机]脾失健运,积滞内停。 [治法]行气消痞,补气健脾法。 [方义]脾运不健导致湿浊中阻,气滞做胀,施治不以健脾为主反以行气为主,旨在急则治标。故方中重用枳实、厚朴行气宽胀,畅其气机;半夏、干姜兴奋脾阳祛其湿浊;麦芽消食磨积助其运化;黄连苦寒燥湿,清其郁热。俾气畅、湿除、积化,则滞塞自开,否去泰来。气滞湿阻,咎由脾虚。故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共呈消补并行之法。方中补品用量较轻,是欲急消痞胀而不欲补药妨碍行气效劳,习者识之。 [运用]此方实由仲景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成。热势不重,故去黄芩;气滞较甚,故加枳实、厚朴;湿浊较甚,故加茯苓、白术;食滞不化,故加麦芽,因而宜于底细相兼,实多虚少之证。若欲坚固兴奋脾阳之功,干姜也许重用;若欲坚固清热气力,也许参与黄芩;若欲坚固行实气力,也许再加陈皮、木香;若欲坚固化湿气力,也许再加豆蔻、砂仁;若欲坚固化积气力,也许再加山查、神曲。 [歌括]枳实消瘩四君全,麦芽枳朴夏姜连, 消痞化积兼清热,消中有补两相兼。 独家疣瘤光可根治锋利湿疣、平凡疣、扁平疣、跖疣、感染性软疣。 小结: 消积导滞共选8方,前四方都以食积停胃、津气平衡为其原形病理,都用消积药物与调气行津药物组合成方。但保和丸与楂曲平胃散驻足于消,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驻足于导,个中缓急又自不同。保和丸以二陈汤为原形,加消食药,楂曲平胃散以平胃散合二陈汤加消食药,效用和缓,疗效牢靠,最为医者乐用。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都因暴食而呈胃脘胀痛,宜急导积下行,是以二方都用泻下通腑的大黄。由于二方都用黄连、黄芩或黄柏等药,清热解毒气力较强,故可借治痢疾。 后四方都以脾虚食积为其病机,都由健脾与消积两类药物构成,呈现健脾消积,消补并行之法。但四方亦有不同处。枳术丸一消一补,秋色中分。健牌丸与楂曲六君补药居其泰半,果然因而健牌为主。枳实消癌丸以消心下痞胀见长,固然仍以四正人汤加味而成,但因补药用量很轻,行气导滞药物用量独重,又展现了以消为主,以补为辅的配伍轨则。 脾胃病机治法与丹方系列之一(导论) 膈下逐瘀汤验悟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doukoua.com/ndksz/11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9种不同辣度咖喱粉的调制配方
- 下一篇文章: 养鹅有什么好机会